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贺兰山岩画与史前文明
来源:本站 作者:编辑 日期:2019/11/13 14:56:30
史前文明指地球上存在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科学家根据考古发掘和发现,提出史前文明的猜想和假说,有争议。有的认为人类发展是周期性的,不同时期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有的认为人类有单一起源。人类发现的许多文明古迹时间跨度非常久远。从当今发掘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从非常久远的远古时代开始,在地球上一直存在人类,并发展出高度发达的文明。如在三叶虫化石上发现的6亿年前至2.5亿年前穿着鞋的人类脚印,在21世纪的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的20亿年前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 现今南非发现的28亿年前的金属球,及多次不同时期的石器等,很难想象其属于同一人类文明时期。因此,科学家提出多次史前文明的理论猜想,认为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史前人类文明,人类文明是周期性的。现代科学已认识到一切事物发展皆有周期性。人有生老病死;植物、动物也有生老病死;社会的发展有周期性,人类的发展极有可能有周期性,可以从当今发掘出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和不同史前人类石器时代留下的工具找到线索。学者埃米利奥(Emilio)在其著作《银河的遭遇,阿波罗对象和亚特兰蒂斯:在人类历史上不连续的突变情况》中对史前人类毁灭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认为来自外星际空间的物体(彗星、陨石等)造成地球气候异常,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然而,极其明显的是不同史前人类文明最终从地球上消失。不同时期地球的大灾难毁灭了当时的文明,甚至灭绝了当时的绝大多数生物,只存留极其少量的幸存者。经过多年的考察,贺兰山岩画至少有数万年以上的历史,是史前文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原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主任贺吉德说,放眼整个地球的岩画图系,在岩画图像中最普遍的人面像,大多集中于环太平洋地区,这个地区有11个国家和地区分布着人面像岩画,但在远离环太平洋的贺兰山却以近千幅的数量成为世界上人面像最集中、图形最丰富的地区。
这些奇形异状、形态不同的人面像究竟暗含着多少古老而神秘的信息,还有待于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今天被人们发现的岩画遍及世界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的印度和中国。中国是岩画大国,岩画分布十分广泛。在地处中国西北内陆的宁夏贺兰山东麓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山岩上到处都是构图奇特、形象简练的岩画,有人物、动物、天体、植物和不为人知的符号及西夏文字。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300多幅,岩画题材广泛,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画动物足蹄,并有狩猎、放牧、舞蹈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犷奔放,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许多人面形画面简单,多数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少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仰有关。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有趣现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立人的轮廓,双臂弯曲,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一化身图腾的巫觋为中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拜和敬仰,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伪装;有的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姿秀逸,楚楚动人,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乐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满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人民在欢庆狩猎丰收时跳舞的情景。另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跑的鹿,有双较突出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尾巴的狗以及飞禽走兽,各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据考证: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延续时间可能达2000年之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相继,共同完成了这一艺术画库。岩画是他们表达情感、愿望、信仰的“艺术心态录”。在贺兰山上万幅的岩画中,人首像最具特色,并以近千幅的数量成为世界上人面像最集中、图形最丰富的地区。这些人首像画得尤为简单和怪诞:有的五官俱全、有的只画了眼睛、有的长着犄角、或是插着羽毛,还有戴尖形、圆顶帽子的,艺术手法可以用夸张来形容。
有贺兰山岩画“镇山之宝”之称的“太阳神岩画”,就是一幅人面图案,眼睛、耳朵等部位奇特且对称。重环的双眼、短线刻划的睫毛、半圆形的轮廓和鼻子,以及嘴部匪夷所思的描绘,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把太阳人格化,是远古人们对太阳和自然的崇拜、敬畏。
根据岩画图形和西夏刻记分析,贺兰口岩画是不同时期先后刻制的,其最早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记录了远古先民在3000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交媾等生活场景、图腾信仰、社会习俗等。先人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如今,我们已经无法寻觅那些曾经留驻贺兰山的先民们的踪迹,只有这些镌刻在岩石上的最初印记,在风中向后人们隐隐传达着来自远古的信息……
原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主任贺吉德说,放眼整个地球的岩画图系,在岩画图像中最普遍的人面像,大多集中于环太平洋地区,这个地区有11个国家和地区分布着人面像岩画,但在远离环太平洋的贺兰山却以近千幅的数量成为世界上人面像最集中、图形最丰富的地区。
岩画中出现的车的形象,又扯出了另外一个谜团。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华裔历史学家许倬云在他的《万古江河》一书中曾提出:"公元前2000年,西亚、南亚、东欧、北非的族群移动十分频繁,这些族群的移动都伴随着战车的传播,而战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传入中国的。"显然,没有正式的文献资料为他的这种提法作为例证,岩画或许能提供一些线索:沿着一条自欧洲到亚洲的岩画之路,我们会发现这也是一条战车蔓延之路,而车辆的形状进入中国后就出现在了天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的这条线上。殷商时期,北方的战车在性能上就高于中原地区,姜子牙帮助周文王伐纣时,派遣大将南宫适"求车八百乘于戎",这些来自北方戎人的战车在摧毁殷商政权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贺兰山地区当时就属于戎人生活的地区,如今,在整个贺兰山区,车的岩画明确显示这里当时已经拥有了成熟的造车技能。在整个中国岩画分布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贺兰山是岩画中车辆图像出现得最靠近中原王朝的地区。
这些奇形异状、形态不同的人面像究竟暗含着多少古老而神秘的信息,还有待于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贺兰山赋
千年峭刃,百里长廊。天然翠玉,地嵌龙镶。遥思历史,畅望湖汤。悠悠岁月,峻峻雄苍。狼烟起处,滚荡如浆。茫茫沃野,辈辈铿锵。苍山泣血,碧水滋芳。凌霄伫立,日月屏长。斜亘北域,记载忧伤。持刀壮士,拒虏疯狂。阴风越塞,几潰胡王。精忠报国,鹏举提枪。雷池敢越,体碎魂亡。狼烟大漠,速递关纲。长河落日,尽显苍凉。丝绸古道,马队铃铛。群峦染翠,坳漾松香。珍禽走兽,夜觅晨藏。狼嚎虎啸,万鸟如蝗。峰高塞险,位重关长。农耕沃土,为垦军粮。朔方节度,汉宋兴昌。西通栈道,北拒狐狼。和平贸易,遇战成墙。王维炼句,岳帅豪腔。如云布阵,羽树交防。先贤数辈,历叹国殇。传承百代,不朽勋章。男儿热血,淬洒沙场!幽幽岁月,默默沧凉。先民沃土,庇佑家帮。人伦遍育,礼法尊章。披星望月,度月悠长。晨曦再照,冶铁植桑。繁衍万代,励志图强。秋来夏去,落雪飞霜。胡敌掳掠,血溅东墙。匈奴再犯,将士弓张。黄风浸染,月湖成汤。丝绸路远,易物需商。兵丁护卫,浩荡国纲。氤氲坳里,醉韵芬芳。吉蓝酿玉,洞储煤良。精雕砚展,独秀风光。金裘举世,易物西方。惊魂壁刻,满目琳琅。盈尺两百,盖史无双。文功武治,尽显沧桑。骚人雅士,泼墨章彰。咏诗作赋,雅韵流觞。曾经夏域,傲宋朝堂。中原震慑,三代窝戕。亡灵几处,树塔东方。悠悠岁月,斗转星光。云河已过,李代桃僵。幽幽曲径,绿绿平阳。云杉灌木,草甸松香。分层叠翠,越岭油秧。峰高谷险,绿树遮荒。石出净水,地冒琼浆。甘甜洌洌,浸润荒荒。悬崖绝壁,尽显威昂。呼风啸树,似虎如狼。穿湖过路,林壑清汪。花红叶绿,紫气飘香。虬枝老干,错落横长。依岩伫立,尽沐柔光。山珍走兽,誉满华昌。春融夏至,鹤住鸾翔。飞禽起处,百转千嚷。翩跹队队,起落遑遑。千倾稻秫,万亩禾床。蔬青似缎,吐穗如梁。波烟地泰,傲首天黄。峰峰孕宝,座座含琅。绵延不断,百郁经殇。一峡断水,几溉田良。黄河九转,岭下如洋。平原玉带,点缀辉煌。灯红酒绿,物醉华堂。绫罗细软,纯酿真粮。湖城五彩,宝马腾镶。骄人美景。风落鸿翔。毫抒墨韵,纸赋喧窗。名人隐匿,馈赠家乡。银川盛景,正对天罡。遭劫百载,几度凋伤;今朝雅韵,满咏丰昌。斜阳煦煦,紫燕翔翔。甘霖降降,翠黛长长。群岚远眺,峭韧如钢。与天吻处,恰似宫墙。明明暗暗,淡淡芳芳。红红绿绿,紫紫黄黄。攀龙振臂,四野铿锵。名花极目,足踏柔光。朱阁弄乐,水绕亭廊。琉璃碧瓦,太极阴阳。含苞铁树,粉蕊橙芒。先贤墨韵,散客徜徉。彼来我往,气宇轩昂。银城秀色,享誉八方。浏览送目,练达心疆。悠悠宇宙,浩浩宗帮。平原旧事,又忆洪荒。城边导引,入海溟沧。幽思几缕,万籁馨香。今宵意念,荡漾胸膛。
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
塞上鲁西书画院
两院性质
人类恢宏伟业、心灵栖息家园;
爱国教育阵地、民族文化摇篮。
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塞上鲁西书画院,是目前全球影响力最广泛的综合文化公益交流平台。
两院由世界各国侨领、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名家和优秀人才组成,是弘扬民族精神、扶植后起之秀、传播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层次的文化群体;是集创作、鉴赏、收藏、研究、展览、评估、鉴定等为一体的非盈利性文化交流和研究机构;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守民族信仰、赞颂英雄人物、凝聚海内外华人的宣传阵地和快乐精神家园。